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8点钟已经吃完早餐上车出发,直奔伯罗奔尼撒半岛而去。我们这个团不大,只有17人,在旅游大巴上几乎人人都可以靠窗观景。
上图是我们在希腊的旅行路线。第一天的行程是由雅典出发,到奥林匹克附近的酒店入住。
离开雅典往西南方向开行,第一个景点是去看科林斯运河。
上面的地图标出了科林斯运河的位置,它提供了一条从爱琴海到伊奥尼亚的捷径。从高处看,运河像一条狭窄细长的水道,但当船只逐渐靠近并进入运河以后,它的规模才显现出来。然而,对于容纳现代航运中的超级油轮和集装箱船而言,这条运河还是太小了。
科林斯运河只有5.5千米长,但深度最深可达79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深的运河,并且是极少数在坚硬石区开凿出来的运河之一。因此,通过运河的船只始终处于海平面上。
连通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的想法源于古代,但直到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统治期间,运河才开始挖掘 。这项浩大的工程绝大部分是来自罗马帝国在犹太殖民地区的犹太犯人承担的。由于帝国的其他地区发生动乱,工程于公元68年停工。
直到19世纪90年代,科技的发展使工程得以竣工。
然后去到艾比达罗斯,是传说中著名的医疗圣所。不过,当地更有名的是可容14000人的大剧场。游人都在那里参观,有人更在剧场中心的白石处一试歌喉。
这一天的重头戏是参观迈锡尼古城。
在19世纪末之前,希腊的历史始于“荷马时代”。一位双目失明的诗人以诗歌的形式吟唱公元前数年的历史。亦幻亦真?一位德国少年却坚信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后来发现特洛伊战争遗址以及迈锡尼城的德国人亨利希·谢里曼。严格说来,他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一位热爱荷马史诗,热爱古代文明的商人,可是他却做到了考古学家没有做到的事。
在荷马史诗中,这是一座“黄金遍地”“建筑巍峨”“通衢纵横”的名城。亨利希·谢里曼于19世纪80年代按照荷马史诗的记载以顽强的毅力多次发掘,最终把这一灿烂的古代文明重新展现给世人。
(上图: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迈锡尼古城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旅游者)
(上图:古城中的皇帝墓穴,也是大量宝藏的埋葬处。出土的文物现都在雅典的国家博物馆中。)
(上图:它的卫城入口是著名的狮子门。)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中部希腊的忒拜、奥尔霍迈诺斯、格拉斯和雅典以及帖撒利亚的约尔科斯等地陆续出现过卫城、宫殿和规模宏大的圆顶墓;其中尤以迈锡尼的这类建筑最为雄伟,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评论